精品项目

杨瀚森次战 2+1+1 引热议:发展联盟是跳板还是无奈?

当开拓者与勇士的比赛计时器走向尾声,杨瀚森在垃圾时间完成的双手扣篮与追身盖帽,成为他 6 分钟登场时间里仅有的高光时刻。3 投 1 中拿下 2 分 1 篮板 1 盖帽的数据单,继首秀 5 分钟 2 分 1 篮板后再显青涩,社交媒体上 “下放发展联盟锻炼” 的呼声随之升温。这场看似平淡的次战,实则折射出海外新秀在 NBA 生存的典型困境,而发展联盟的选项背后,藏着远比 “数据好坏” 更复杂的成长逻辑。

杨瀚森的次战处境带着鲜明的新秀印记。面对库里狂砍 35 分的高强度对决,开拓者主教练在决胜时段更依赖经验丰富的轮换阵容,直到比赛剩余 3 分钟分差拉大到 20 分,这位 16 号秀才得以重返赛场。登场初期的两分钟里,他在勇士的小个阵容面前显得无所适从,多次无球跑动后仍未接到队友传球,只能在攻防转换中做着徒劳的折返跑。但当机会出现时,他展现出内线球员的本能:接队友直塞球完成生涯首次扣篮,随后又在防守端送给对方替补中锋一记结结实实的盖帽,用两个标志性动作证明自己并未怯场。

球迷的建议并非单纯针对数据低迷。有球迷在直播评论区直言:“与其在 NBA 坐板凳看饮水机,不如去发展联盟练核心力量和脚步。” 这种观点背后,是对杨瀚森现阶段短板的清晰认知。季前赛中,他曾因对抗不足两场累计 6 犯离场;夏季联赛面对鹈鹕技术型内线奎因时,脚步跟不上导致防守端频频失位,进攻端低位强打也难以奏效。而开拓者五号位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:里斯的篮板拼抢与罗威的战术适配性,都是现阶段杨瀚森无法比拟的优势,即便艾顿可能被交易,他的出场顺位依然靠后。在这种情况下,“看得见却摸不着” 的出场时间,确实不如实战锤炼来得实在。

但将发展联盟视为 “次级选项” 的看法,早已跟不上 NBA 的发展节奏。如今的发展联盟已从 “落选者收容所” 蜕变为 “天才锻造厂”,近三个赛季超 50% 的首轮新秀都曾在此历练,戈贝尔、西亚卡姆等全明星球员均是从这里起步。对杨瀚森而言,这里的价值远超 “刷数据”:场均 30 分钟的出场时间能让他充分打磨篮下终结稳定性与外线投射 —— 夏季联赛他曾交出 13 投 6 中、三分 6 中 3 的成绩单,证明自己具备调整能力;现代化的训练中心与专业营养团队,能针对性提升他的核心力量短板;更重要的是,发展联盟的战术试验属性(如 14 秒进攻时限、目标得分制),能让他提前适应 NBA 的创新节奏。

历史经验更印证了 “慢养” 的合理性。姚明 NBA 首秀曾在 10 分钟里 1 投 0 中拿下 0 分 2 篮板,却不妨碍他成为传奇;即便是开拓者现任首发中锋克林根,去年揭幕战也仅在 12 分钟内得到 2 分 2 篮板。对于 20 岁的杨瀚森来说,身体对抗与比赛节奏的适应需要时间,发展联盟提供的 “低压力高实战” 环境,恰好能成为他的缓冲带。开拓者早在选秀后就透露过类似规划:让他先避开聚光灯,在更宽松的环境中强化球商与身体素质优势,这种长期培养策略远比急功近利的登场更具远见。

杨瀚森次战 2+1+1 引热议:发展联盟是跳板还是无奈?DB电竞,DB电竞官网,DB电竞平台网站,DB电竞APP,DB真人电竞

值得注意的是,杨瀚森的次战已暗藏进步痕迹。相比首秀被麦克丹尼尔斯隔扣、吃到防守三秒犯规的慌乱,此战他在有限时间里减少了失误,防守站位也更清晰。正如球迷所言:“他缺的不是天赋,是把天赋转化为赛场表现的机会。” 发展联盟不会是终点,而是像杰伦・格林、亨德森等新星走过的那样,成为通往 NBA 主力轮换的 “桥头堡”。

数据低迷的次战或许是成长的必经之路,球迷的建议也饱含对中国男篮新希望的期待。对杨瀚森而言,无论是留在 NBA 观察学习,还是前往发展联盟实战打磨,关键都在于保持调整能力与专注度。毕竟,20 岁的年纪里,每一次跌倒与爬起,都是未来站稳脚跟的铺垫。

发表评论